認識綠活圖

簡介

在地圖上,清楚的標示出環境中有關生態與文化的景點,並以一套世界通用的圖示來代表,就是一張綠色生活地圖。大到一個國家、一個首都,小到一個社區、一個校園,都可以用綠色生活地圖來呈現。不論是地圖的製作者或使用者,當地的居民或遊客,都可以透過綠色生活地圖,對生活環境有更多的了解。由了解開始,希望我們對環境產生更多關心與維護的意願,進而樂於改變自己生活型態, 以對土地更友善的方式生活。

一個圖示代表一種景點類別,例如有機食物/在地食物的圖示是以一顆周圍有著光芒的蘋果來表示,兩棲動物棲息地的圖示是青蛙,鳥類與野生動物觀察區的圖示是 棲停在樹枝上的一隻鳥。國際採用的共通圖示共有169個,每一個圖示都有清楚的定義。所以當我們想將一個地區豐富的資源紀錄下來時,圖示可以幫助我們很快的將資源判別與歸類。

這些廣泛的圖示,也擴大了我們生活中關心的層面。綠色生活地圖點出了環境中的綠地、歷史的建築文物、二手店、回收點、自行車租售、到城市的飲用水源和污染源等等。這些地點,都和我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有些是要我們去愛護與鼓勵的,有些則是需要我們關心與監督的。透過對這些地點持續的觀察與關懷,讓我們更了解一個地區的變遷,促使環境朝永續的方向發展,並為城市留下珍貴的紀錄。

起源

自1992年溫蒂包爾女士創作第一張紐約市綠色生活地圖(Green Apple Map),1995年溫蒂包爾成立「綠色生活地圖系統」 (Green Map System),將製圖的概念與製作方法放在網站上,將綠色生活地圖推向國際。很快的,許多國家的團體主動與她聯絡註冊,動手畫出自己家鄉的地圖。

根據「綠色生活地圖系統」統計,到2010年3月為止,已有55個國家、超過642個社區加入行列。在 Green Map System 的網站查詢,可以看到許多大城市都完成了綠色生活地圖, 例如:舊金山、蒙特婁、巴黎、墨西哥市、亞洲的有京都、新加坡、泰國、可倫坡、漢城等地。

綠色生活地圖的容易操作,可以在地化融入當地環境,並且涵納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參與者的意見,都是它可以這麼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綠活圖在台灣

1998年,荒野保護協會的李偉文理事長(當時還是荒野秘書長),代表台灣優良保育團體受邀到美國訪問一些非營利組織,進行觀摩與交流。在紐約時,無論是拜訪官方或非官方組織,收到的資料中許多都有紐約市綠色生活地圖。這引起了李偉文的好奇心,介紹紐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為什麼大家不約而同的都以這份地圖來介紹紐約,這應該是一份紐約人引以為榮的地圖。很幸運的,在這次的行程中,李偉文拜訪了溫蒂包爾,認識了綠色生活地圖,覺得它是可以引發人們由認識生活環境做起,而採取關心愛護的行動,於是申請了圖示授權, 將綠色生活地圖帶到台灣。

荒野宜蘭分會是最早開始發展綠活圖的分會,自2004年,荒野的其它分會也逐步發展在地的綠活圖,桃園分會、新竹分會、台中分會、台南分會、花蓮分會等。只 要有種子飄散,我們就期待他會落地生根發芽。到目前為止,荒野保護協會的綠色生活地圖小組已主持過70場以上演講與工作坊,超過1,800人畫過綠色生活 地圖。所有活動的計畫與執行,都是由志工擔任,不同背景的夥伴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專長,滋養了整個團隊,也從彼此身上互相學習,打開更大的視野。

對未來,我們有很多很多期待,綠色生活地圖已是國際運動,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一起來發現居住地的特色與價值,帶動地方的永續活力。重要的是,透過製作綠色生 活地圖,使人對環境產生關心,與環境融入,進而促成當地成為更健康的地區。我們也希望孩子都能以繪製綠色生活地圖來親近生活中的自然與人文,讓對土地的情感由小紮根。更多社區能來畫綠色生活地圖,凝聚人與人的連結,加強對社區的共識,珍惜守護家園,帶著對土地的愛來過每一天。